《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看完《唐山大地震》,我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颗颗从脸颊划过,此时此刻,我心里赞叹着:《唐山大地震》震得并不是地面,而是人们的心!
“只能救一个。”这句看似普通的话让元妮不知怎么办,手心手背都是肉啊!“救弟弟”无奈之下,元妮只好选择儿子。这句简简单单的话刻在了姐姐王登的心里。
王登后来被解放军所救,但心灵受到了无比大的创伤,父亲死了,母亲为了弟弟放弃了她,她长大后不愿意去找自己的亲生母亲,她恨她的亲生母亲。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王登不顾生命危险,跟随医疗队来到汶川,偶然听见弟弟王达跟别人讲述母亲这三十二年怎么过的:原来母亲一直住在老房子里,不肯搬离,她总是念叨着:“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我对不起你爸和你姐啊!”她跟弟弟王达回了家,才知道,弟弟每年上学要买书,母亲都买了两份。王登跪在了母亲面前,“对……对不起!”王登哭得泣不成声,她的亲生母亲也失声痛哭起来,“32——32……年啊!”王登的母亲说道。
看到这是我早已泪流满面,是呀,整整32年。我相信,王登的亲生父亲一定很高兴,过了32年,王登恨了32年,她的母亲忏悔了32年!母女的心结终于解开了!我心里想:她的母亲当初也是迫不得已,一块水泥板压着两孩子,翘着头就压到姐姐那,翘着头就压到弟弟那,手心手背都是肉,也是没办法呀!王登的感受我也明白,她恨她的母亲,觉得母亲偏爱弟弟。
我觉得元妮是无奈的,当母亲的有什么办法?我觉得王登有些过分了点,再怎么样,也是母亲啊!
再怎么样,亲人永远是亲人啊!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2历史是被用来遗忘和篡改的。虽然《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没有让我感受到足够大的历史真实,但在基本的感性观赏之后,稍微动用理性便只感觉到足够的主旋律的虚情假意……
故事很简单,记录了一家4口在地震前后的经历。父亲为救母亲葬身在倒塌的楼下,母亲为救砸在同一块楼板下的一对儿女作出人生最艰难的选择。“救弟弟”这三个字,让母亲忍受了32年的痛苦与折磨。也让压在楼板下的小女孩为此怨恨了自己的母亲32年。本以为已经死了的小女孩奇迹般的活了,并被好心人收养,然而已经记事的她,无法释怀母亲的做法,多年来不回唐山认亲。
2008年5.12汶川地震,在救援现场,姐弟相认,已经身为人母的小女孩看到一位地震中的母亲,不忍看到救援人员再次受伤,而忍痛锯断女儿双腿的一幕,终于理解了自己的母亲。当女儿在父亲的遗像前,看见母亲为她洗干净镇在水里的西红柿后,我的眼泪又已经开始止不住了,之后,母亲向女儿下跪忏悔,说出32年来自己一直在向她赎罪,女儿终于原谅母亲,
当母亲说出“救弟弟”的三个字时,我不由自主的说出了“哼,原来她也重男轻女。天下的妈妈都一个样。”以前,家里有什么事都不需要我帮忙。有什么好吃的家人总是第一个想到我。直到弟弟出现后,一切都变了。妈妈开始吩咐我做好多事情。有好吃的都是先让弟弟选,先让弟弟吃,然后才想到我。
我没有继续看下去,当我再回来时,看到的是母女跪在一起的场面。我觉得好奇就从新把这部电影看了一遍。
原来,是我想错了。母亲的伟大,是无法形容的,在一些困难的快择面前,无论他们做的对与否,我们都要原谅他们,因为他们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着想。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3下了阵暴雨,像是在废墟中大声喊叫亲人名字的声音。
在今天的语文晚自习上,我们观看了《唐山大地震》,看到一幕幕在废墟中振撼人心的场景,也让我们都流下了悲痛的泪水,最让我心酸的画面是:母亲在最后断然决定救儿子,当她的女儿听到后,心凉了。在这个场景中,我们可以看到母亲是爱她的孩子的,但是,因为他们说只能救一个时,哭着求他们把两个孩子都救出来,很让人心酸的画面。
也许在当她看见死去的爸爸也躺在她身边时,心里肯定很不好受,很孤单吧,毕竟,她是这么的小。
“倒塌的房子都盖起来了,可我妈心里的房子再也没有盖起来,三十二年守着废墟过儿子。”——心灵的废墟上,我们看到一座叫做希望的城,尽管曾经的创伤无法让生命变得完整,我们却看到他们依然怀揣着希望在成长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许多年后,元妮一直不愿搬家,每次烧纸时她都会念叨家里的地址,她害怕那孤单的灵魂不认得回家的路,她怕她最爱的人迷了路,回不了家。——亲人永远是亲人,就算阴阳两隔,也是至亲的人!
“没了,才知道生命叫没了。”这是元妮在她最后悔时所说的话。是由这一次的地震,而触一动了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因为有了这种爱,才会让世界变得愈加美好,也看出了,元妮在内心深处依旧怀念着那段从前的时光,但是却一去不复返……
“我不是想不起来,而是忘不掉。”方登在最后的时候对自己的养父说了这一句话。是的,有些东西是不远想起的,但并不代表可以一辈子忘掉。
灾难的飓风过后,唯一留下的就是亲情。就好像这些光亮,是支撑着他们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气。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4放暑假了,学校推荐要看几部电影,其中包括《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早就听说过这部经典电影了,正好借此机会一睹它的风采。
电影首先介绍了一个虽然不富有,但是充满了温馨的普通家庭。影片中的姐姐总觉得爸爸、妈妈偏心弟弟。后来地震了,爸爸先遇难了,两个孩子被压在了一块板下,只能选择救一个,另一个必需得死,母亲在万般无奈下选择了弟弟,姐姐在石板下偷偷流下了眼泪。后来姐姐死里逃生,被解放军夫妇领养,活了下来,却因为心中的那片阴影,让她变得沉默寡言,她不能原谅自己的母亲,长大后和一个外国人结婚,远离了唐山,生活在加拿大。弟弟也长大了,并成了母亲的脊梁。在许多年以后,汶川地震了,兄妹俩共同奔赴汶川,在搜救工作中相遇,一家人终于团聚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太让人感动了,有时候想一想,在自然的灾害面前,人类显得多么渺小;而在团结起来的人们面前,灾难又显得多么不堪一击。纵观整部电影,让我深深地知道:亲情是永远无法改变的,只有亲情,永远不会背叛你,是你心灵的港湾。亲情就像一棵大树,永远为你遮风挡雨,亲情就像一座港湾,永远为你停泊,亲情是一个温暖的家,永远欢迎你回来。
这部片子让我明白了,现在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有温暖的家庭,还有祖国这个大家庭。如今有很多人因为一点小事就想不开,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我想他们可以看看这部电影,看看地震中的人们是多么的想活下来,他们对生命的渴望、坚持和珍惜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学习的。同时,我也明白了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是多么的重要。如 ……此处隐藏3976个字……再大的灾难总将成为历史,大爱无疆,奉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曾经我是不以为然的,以为是用来安慰人的话,而今我深信不疑。没有奉献和爱心,剧中的方登也不可能再汶川地震中碰到失散多年的弟弟,得以对母爱的重新认识的机会。
这部电影,同时在有限的生命这个课题上也充分表露,我不知道该如何写,但是知道我会更多的珍惜我的.生命,和我对家人朋友的那份情。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2下了阵暴雨,像是在废墟中大声喊叫亲人名字的声音。
在今日的语文晚自习上,我们观看了《唐山大地震》,看到一幕幕在废墟中振撼人心的场景,也让我们都流下了悲痛的泪水,最让我心酸的画面是:母亲在最终断然决定救儿子,当她的女儿听到后,心凉了。在这个场景中,我们能够看到母亲是爱她的孩子的,可是,因为他们说只能救一个时,哭着求他们把两个孩子都救出来,很让人心酸的画面。
也许在当她看见死去的爸爸也躺在她身边时,心里肯定很不好受,很孤单吧,毕竟,她是这么的小。
“倒塌的房子都盖起来了,可我妈心里的房子再也没有盖起来,三十二年守着废墟过儿子。”——心灵的废墟上,我们看到一座叫做期望的城,尽管以往的创伤无法让生命变得完整,我们却看到他们依然怀揣着期望在成长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许多年后,元妮一向不愿搬家,每次烧纸时她都会念叨家里的地址,她害怕那孤单的灵魂不认得回家的路,她怕她最爱的人迷了路,回不了家。——亲人永远是亲人,就算阴阳两隔,也是至亲的人!
“没了,才明白生命叫没了。”这是元妮在她最终悔时所说的话。是由这一次的地震,而触一动了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因为有了这种爱,才会让世界变得愈加完美,也看出了,元妮在内心深处依旧怀念着那段从前的时光,可是却一去不复返……
“我不是想不起来,而是忘不掉。”方登在最终的时候对自我的养父说了这一句话。是的,有些东西是不远想起的,但并不代表能够一辈子忘掉。
灾难的飓风过后,唯一留下的就是亲情。就好像这些光亮,是支撑着他们活下去的期望和勇气。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3前几个星期,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了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深深震撼了我的心。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1976年,卡车司机方大强和妻子李元妮、龙凤胎儿女方登、方达过着平凡幸福的生活。方大强经常出门在外,好不容易回来一次。爸爸每一次回家,姐弟俩都特别高兴。7月的一个傍晚,方大强回到了自己的家,两个孩子已经在家中睡下了。在小区外的马路上,方大强和元妮躲在卡车上亲热,突然——地震了。为救孩子,方大强死了,方登和方达被同一块楼板压在两边,无论人们想救哪一个,都要放弃另一个。元妮选择了从小体弱多病的弟弟方达,而头脑清醒的方登听到了母亲作出的抉择。母女、姐弟从此天各一方…
震后,元妮独自抚养着儿子,选择坚强地活下去,劫后余生的方登被军人王德清夫妇领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正由于地震时,母亲选择了弟弟,而放弃了方登。方登从听到放弃她开始就对母亲怀有一种恨。
方登的养母去世后,方登也因为怀孕而退学。从此,与养父也多年没有联系。直到一年春节,她领着女儿回到养父的家中。养父对于方登多年与他不联系,而感到担心和生气,并告诉她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这一晃到了2008年,她在国外结婚并定居,一天她在电视新闻中看到了中国四川汶川地震,决定作为志愿者回到中国参加救援。
她在参加救援的人中找到了自己的弟弟,并同弟弟一起回到母亲的家。母亲对于当年因救弟弟而舍弃她而感到内疚。方登也因虽然活着却多年不与母亲联系而感到羞愧。母女两个的恩怨也就此了解。
看完了这部影片后,我被这伟大的亲情深深地震撼了,有时就连我也没有这么伟大的亲情,我和影院里的每位人都是眼睛红红的出去的。我一边走还一边想,他们是多么的伟大。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4有一种情,叫亲情;有一种爱,叫母爱。
一场无情的地震,使原本幸福的一家四口,变成了一家两口,但那位母亲还不知自己的女儿被一位解放军叔叔收留。小女孩心中一直有阴影,因为在她和她弟弟之间,她的母亲选择了弟弟女孩长大后,在另一次地震中,终于理解了自己的母亲。
在小女孩的成长过程中她一直记得三个字,也是让她彻底绝望的三个字:救弟弟。对于她,这样的选择也太不公平了,有什么事,都是她做,有什么好吃的都是弟弟吃,最后连生的希望都不给她留下。
小女孩获救后,也许他对自己的生活有怨有恨,不是也许,是一定。然而她的母亲也在为失去她而痛苦。对于这位母亲,她得到两条命的喜悦,也掩盖不了失去一条命的痛苦。当初在选择时,他曾央求过:两个都救。这说明,他同样不想失去女儿。只不过条件不允许罢了。我们也再也没有理由去责怪那位母亲的偏心。
在女儿前去救援时,看到一位母亲为了挽救她女儿的生命,竟选择了锯掉她女儿的腿,而真正据掉后,她的母亲却又哭着喊要她女儿的腿。在这位母亲选择后,女儿问:“你不怕你女儿将来恨你?”她说:“恨就恨吧……”
恨就恨吧多么轻松的四个字,却是经过多少思想斗争后得到的?她为了换回女儿的生命,宁愿让自己养大的女儿恨自己。
这时,女儿似乎明白了,母亲也是被逼无奈才选择救弟弟,她说出这三个字,经过的思想斗争也不比那位母亲少,她应该原谅她母亲,因为她母亲为她已付出了更多的代价。
我终于明白:什么情都会磨灭,但亲情不是,什么爱都会黯淡,但母爱不会。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5昨天晚上,我不知道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看完了冯导的新片,我不懂什么电影拍摄的真实感,或者从专业的 角度去评价冯导的新作,或者说这样一部电影已经可以超越那些所谓的商业利益,我只想从情感本身,去默默体会这样一场34年前的地震带给我们的关于生存与死亡,心灵和信仰的思考。
直面人生,直面灵魂!——这是我最深的体会。如果说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由无数次的选择构成的,那么我不知道有什么选择比选择生与死更艰难。记得曾经看过毕淑敏关于生存与死亡的演讲,她说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通向死亡的过程,每过一秒,我们就离死亡近了一秒。然而关于片中元妮的选择,我却无法去评论对与错,或许结尾处当方登对母亲元妮在墓地边一遍一遍的“对不起”已经告诉了我们什么。
32年,从唐山道汶川,不是简单的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这对于那些经历过它们的人来说,也许是生与死之间的距离,这之间,包含了他们所有人的人生,以及灵魂深处的坚守。我想我或许没有资格去评论这里边的苦与痛,因为毕竟不曾经历,便无法真正理解那样的生活。
看完之后,我更多的选择了沉默和思考,思考那些废墟下掩盖的生命和废墟之上活着的人们。也许我们真的没有理由去埋怨些什么,就像余华笔下的《活着》,好好活着,就已经足矣。我们都需要一种信仰,去支撑灵魂,然后直面人生!
也许能够带给我们感触的不是灾难本身,而是在灾难之后另一种爱与责任的坚守以及重新捡拾起美好人生的勇气。但愿这样一部能让举国同哭的电影,带给我们更多关于人生的思考以及自我灵魂的洗礼,带给我们直面人生,直面灵魂的勇气!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