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5-04-17 18:25:11
【精华】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篇

【精华】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一、活动目的:

1、想办法让小伞飞起来,体验成功的乐趣

2、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

小伞娃娃50个可乐瓶吸管泥工板各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小伞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刘老师请来了小伞娃娃和大家交朋友,你们高兴吗?

小伞娃娃有一个心愿,她很想飞起来,你们愿意帮助她吗?

2、介绍材料,幼儿动手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师:小朋友一定很聪明有很多办法,你们可以自己动脑

也可以请吸管和垫板一起帮助小伞娃娃飞起来!

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方法

3、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教师倾听小结。

师:刚才你用什么办法帮助小伞飞起来,请你告诉大家好吗?

4、引导幼儿用可乐瓶帮助小伞飞起来

师:咦?是谁在说话呀?(出示可乐瓶)你说什么呀?“我也想帮助小伞娃娃飞起来!”原来可乐瓶也想帮助小伞娃娃飞起来,你们愿意满足可乐瓶的愿望吗?好!那去试一试吧,一会把你的办法告诉大家!

幼儿自由动手尝试,教师观察幼儿的方法

师:“谁愿意说说你刚才是怎么用可乐瓶帮助小伞的?”

幼儿个别演示并介绍自己的方法

教师总结

5、游戏:小伞飞起来巩固幼儿的经验

师:刚才小伞娃娃发现小B班的宝贝都很棒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帮助它们,谢谢你们!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一项比赛,看看谁能用可乐瓶让小伞飞得最高!

介绍游戏规则:请可乐瓶都站在桌子上,然后小朋友用力的'拍可乐瓶的肚子,看谁的小伞飞得最高

幼儿游戏,教师发令

6、延伸:师:小B班的小朋友真是好宝贝,小伞娃娃可高兴了,她说:“谢谢你们帮助我实现了我的愿望,我还有一些和我长得不一样的小伙伴他们也想飞起来。下次你们也来帮助他们好吗?”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2. 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可以吸水的。

3. 发展观察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 知识经验的准备。

(1) 教师应充分了解生活中有那些东西可以吸水。

(2) 幼儿已认识一些常见的操作材料。

2. 物质材料的准备。

(1) 八宝粥瓶子人手一个(里面装有毛巾,盖子上开一个小口),杯子人手一个。

(2) 每组一盆水,海绵,布,棉花,沙,石头,水果网,泡沫,积木,毛线等材料若干.图表一张。

活动过程:

1. 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

(1) 将一杯水倒入八宝粥瓶子里,请幼儿猜猜水能否倒回杯子,并以实验证明.

(2) 出示另一个瓶子(里面装有毛巾),猜猜看结果是否一样,并验证.

(3) 集体讨论水到那里去了?

2. 引导幼儿自己变魔术,寻找原因.

(1) 鼓励幼儿像教师一样变魔术.

(2) 打开瓶盖,发现水是被毛巾吸掉了.

(3) 幼儿讨论,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可以吸水.

3.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一至两种,再次实验.

4. 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材料吸水的,并以结果记录在图表上.

5. 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让我们在外面去找找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吸水的.

活动延伸:

回家后,继续研究可以吸水的.材料.

活动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提供多种幼儿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的知识经验。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并发现磁铁能吸铁制品的特性。

2、能初步尝试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且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运用。

3、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幻灯片、记录表,道具图片。

2、操作学具:磁铁、积木木头类:积木 塑料类:尺子 纸类:餐巾纸 铁制品:曲别针、钉子,夹子

活动过程:

1、 导入猜谜语,出示磁铁,引入活动通过看ppt磁铁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并具体讲解

2. 做实验 磁铁宝宝找朋友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磁铁宝宝是来找朋友的,它想与被它吸住的物品做朋友。

通过做实验来让小朋友知道磁铁的'用途,完成表格填写。

3. 通过实验钉子、曲别针,夹子是磁铁的好朋友。 磁铁有磁性,能吸起像钉子、曲别针这样的含铁的物品。不能吸起像积木这样的木制品、纸巾这样的纸制品、尺子这样的塑料制品、玻璃球这样的玻璃制品。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自身的探索活动,初步认识沙子和石头的特征,知道沙子和石头是多种多样的。

2、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发现沙、石的用途以及它们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3、学习用沙、石来表现各种造型,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探索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平时散步、参观、春游及秋游活动时,引导幼儿观察用沙、石做的各种建筑,看石人、石马、石子路,看工人用水泥、沙子造房子,帮助幼儿积累经验。

2、游戏中让幼儿玩沙,科学桌上放置幼儿捡的各种石头。

物质准备:每人一块石头,每组一个盆,放上水,供给幼儿的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石头,黄沙(粗的和细的),玩沙工具若干,有关石头建筑的图片,沙盘两个(分别装干沙和湿沙)

活动过程:

一、出示石头和一盘沙,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教师引导进行探索活动,师生共同讨论,形成初步概念。

1、探索活动:沙、石的由来。

⑴提出问题,让幼儿讨论,“是先有石,还是先有沙?”

⑵做沙、石的实验。

将一团捏在一起的湿沙,用吹风机吹,观察其变化。

教师小结:小球上的沙,由于湿度的变化和挤压,可变成岩石,而在岩石经过风吹、日晒或水浪的冲击可变成大石头。大石头可在变成小石头,小石头可变成粗沙。粗沙进一步又可变成细沙。所以,可以说沙是石头变的,石头也是由沙变的。

⑶让幼儿再次做上述沙、石实验,验证是否正确。

2、探索活动:认识石头。

⑴让幼儿自己玩自己的石头(每人一块,颜色、大小、形状不一),

⑵启发提问:

①石头是什么样的?(硬硬的.)

②摸上去有什么感觉?(粗糙、光滑)

③你手里的石头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④把石头放在水里看看有什么变化?

⑶教师帮助幼儿整理,形成认识:

“你听了其他小朋友的发言,你发现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石头是多种多样的,颜色有……,形状有……)

教师小结石头的特征。

⑷讨论:石头有什么用?

铺路、铺地、筑防洪堤、做假山、石桥和石凳、石栏杆(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幼儿看),还可用来做工艺品。

教师小结得出结论: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石头。

3、探索活动;认识沙。

⑴请幼儿到大沙盘了玩沙。

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它与石头有什么不同?

⑵让幼儿玩干沙和湿沙。

教师提问:感觉有什么不一样?你发现了什么?(干沙捏不拢)

⑶给幼儿看各种不同的沙子。让幼儿触摸粗沙、细沙,问他们有什么不同感觉。

⑷讨论:

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沙子?(土地上、海边、电视上的大沙里……)

②沙子有什么用?能为人们做些什么?(造房子、给小朋友玩建筑游戏……)

三、幼儿创造性活动

请幼儿集体用沙子和石头来建筑美丽的公园(分成小组进行)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科学活动就是要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根据《纲要》的要求和我班幼儿爱动手动脑、好玩等特点,选择沙子和石头作为幼儿科学探究的内容,不仅可丰富幼儿对沙子和石头的了解,更可以使幼儿感受到玩沙子和石头的乐趣。

《【精华】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