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便计算说课稿

时间:2024-07-09 18:17:18
简便计算说课稿

简便计算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简便计算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简便计算说课稿1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七册67页除法的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上一位数,改写成除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或者把一个数除以两位数,改写成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的算理.

2.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教学重点:简便算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简便算法方法的选择.

三、教材说明: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改成除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或者把一个数除以两位数,改成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这种简便算法,是利用了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数相乘,用他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这一规律。此外,还要看两个一位数相乘的积是否得整十数,以及怎样把用两位数改写成用两个合适的一位数连乘,使计算简便。因此,教材一开始,先复习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把一个两位数改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再复习连除应用题,进而通过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解法的结果一样,从而说明: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他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

四、教学方法

1、教材通过两个算式的对比,说明有时一个数除以两个一位数,改成除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比较简便。

2、例3,390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正好是整十数,利用这一规律进行计算,比较简便。虚线方框中的思考过程,目的是使学生弄清算理,不要求学生做题时写出来。

3、例4是教学一个数除以两位数,改写成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在连除时,第一步能用乘法口诀直接求出商,计算比较简便。

五、教学过程:

1、先复习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把一个两位数改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2、再复习连除应用题,进而通过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解法的结果一样,从而说明: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他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

3、教学例3:

组织学生讨论:

(1)这道连除法题依次计算你觉得怎样?容易口算吗?

(2)怎样计算比较简便,你是怎样想的?

这道连除法题如果依次计算,不容易口算出结果,如果把两个数相乘,正好得30,是一个整十数,一个数除以整十数,就可以很快地用口算得出结果.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教师明确:当两个除数相乘得整十数时,可采用这种简便算法.

4、出示例4:

教师谈话:有时我们可以把刚才总结的过程反过来用,也就是一个数除以两位数,可以改写成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组织学生讨论:

(1) 不容易口算,把除数分解成哪两个一位数进行连除?

(2)先除以几,再除以几?为什么?

420除以35不容易口算,把35分解成两个一位数连除,用420先除以7,再除以5,这样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5、巩固反馈.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1)56除以4,再除以7,得多少?

(2)532是76的多少倍?

(3)38个76是多少?

3.学校买3盒钢笔给三好学生作奖品,每盒10枝,一共用去60元.每枝钢笔的价钱是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除法的简便算法和乘法简便算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五、课后作业

xxx

简便计算说课稿2

一、说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思想和方法。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在课堂教学中引用了“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学思想,在本堂课中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模式。

二、说设计思路

1、说教材

数学不仅是人们生活和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学习数学还能提高人的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

连除的简便计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加法和乘法的五条运算定律及减法的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关整数四则运算的一些简便运算。教材主要着眼于通过不同解法的比较,使学生认识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教材的编排意图主要是通过典型的、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例子,引导学生根据运算特点和数据特点,灵活选用合理、简便的计算方法。

教材的最大特点是将简便运算的讨论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问题的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融为一体。这样既能让实际问题的生活背景成为学生理解简便计算方法及其算理的经验支撑,又能使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计算能力的培养相互促进,同步提高。

2、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理念及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使计算简便。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发现的方法,对连除简便运算进行教与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的性质。

教学难点:选择合理的算法。

三、说教学流程

本课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复习、探究、练习、课堂小结四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

组织学生复习相关简便计算和整数加法、乘法、减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其目的让学生回忆定律、性质,感受运用它们进行简便计算的所带来得作用,感受简算的乐趣。为探究连除的简便运算作知识与情感铺垫。

(二):探究过程分以下几个环节加以说明。

1、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俗话说“ ……此处隐藏10689个字……/p>

《简便计算》这一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八册数学第三单元P44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且对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以及除法的定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归纳、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熟练地应用乘法结合律和连除的简便计算等一些定律并把前面一节课所学知识与今天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进行简便计算,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与效果。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自学讨论法进行教学。师生作适当归纳或总结性的讲解;最后进行巩固练习。通过这种教法,引导学生充分提出问题并充分讨论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活动的组织者。

三、说学法: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的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

四、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应用乘法结合律和连除的简便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使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融为一体。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经历观察、概括的过程,理解乘法结合律,通过体验,感悟、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说重点、难点:

理解乘法的结合律的意义及运用。

应用乘法结合律和连除的简便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题。(卡片)

12=4×()25=100÷()

32=4×()125=1000÷()

2×5 50×2 25×4 8×125 125×80 40×25

通过刚才的口算题,你们很快算出结果,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哪三对好朋友呢?

教师板书:5×2 25×4 125×8

请同学们要牢记这三对好朋友,一会儿它要给我们很大的帮助。

2、师生比赛看谁算得快(直接写得数)

25×42×4 69×125×8 4×39×25

【这一环节的目的:既复习了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又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虽是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但学生完全可以运用知识得以加深认识,没有增加负担,反而增加了学生探究的乐趣。为新课做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创设:同学们来解决一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王老师买了5副羽毛拍,330元,还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

⑴首先让学生说说“一打装”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明白一打装是12个。

⑵你们根据这些条件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讨论并记录。

请小组长汇报。(鼓励学生可以提出各种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①每副羽毛球拍多少钱?

②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钱?

③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④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⑤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⑥买羽毛球拍比买羽毛球多花了多少钱?

【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就能获得学生思维火花,同时体现“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发现、体验成功、健康发展”的教学思路。充分给学生以自主权,鼓励学生可以提出各种问题,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本教学理念。】

2、解答第三个问题:

你能用两种简便方法解答吗?

四人小组交流,汇报。

解法一:12×25

=(3×4)×25

= 3×(4×25)

= 3×100

= 300(个)

【运用数学规律解决生活问题。创设了生活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通过素材呈现后,让学生发现规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面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它们的积不变。哪种方法简便,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数就用哪种。】

解法二:12×25

=12×100÷4

=1200÷4

=300(个)

【解法二是一个难点,它就是用100÷4来代替了25,我们可以在教学时把25盒看成100盒,问学生扩大到原来的几倍呢?怎样才能使积不变?扩大了4倍,再除以4,使积不变这样来突破这个教学难点。】

我们知道应用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可使一些计算简便.同样我们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也可以进行简便运算。(板书:简便算法)

3、用简便方法解答其余的几个问题。“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钱?”解答后请人汇报并核对自己的简便算法是否正确。第五、六两个问题较简单,可以课后去做。

“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的解法与上一题的解法类似。

4、“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钱?”谁能用上节课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330÷5÷2

= 330÷(5*2)

= 330÷10

= 33(元)

【注意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为使学到的知识能为解决问题服务,我注意极力选取与本节课知识联系紧密的、又是发生在身边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钱?”我注意把新学的知识与旧知建立联系,】

(三)练习:

1、进行简便计算。

24×25 8×7×25 43×25×4 88×125

2、连线:

25×57×4 90×(125×8)

90+(125×8)

90×125×8 25×4+57

(25×4)×57

15×(1 6×a)(15×16)×a

(15×16)+ a

3、下面等式中应用了乘法结合律,请在括号内打“√”。

4×(15×3)=(4×15)×3()

(3×4)×5×6=3×(4×5)×6()

6×(3×a)=6×(a×3)()

【这一环节的设置将整节课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知识结束了一节课的学习。】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是应用定律如何进行简算,通过同学们的观察与思考,根据乘法结合律对许多题目进行了简算。今也就是在几个数相乘的条件下,如果其中有两个数相乘得整十、整百……的数,就可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比较简便。大家以后做题时要仔细观察题目特点,更准确更巧妙地把题目计算出来。

《简便计算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