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鹿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狼和鹿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狼和鹿教学反思1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述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的鹿群,人类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根据课文内容和略读科的要求,我做了以下设计:
首先是激趣引入主题。上课伊始我让学生根据平时对“鹿”和“狼”的了解,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对这两种动物的印象,为学习下文,改变对这两种动物的一般认识做好铺垫。
其次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通过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最后自学理解,明确造成凯巴伯森林几乎毁灭的根本原因。我首先让学生通过默读自学,在文中勾画出“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和“有这些措施导致的后果”。在学生小组内交流之后,进行全班展示交流,并让学生在文中进行标注,明确捕杀狼之后所造成的四个连续性的后果。在学生明确这些措施所导致的恶果之后,让学生给罗斯福总统写一封信,告诉他错在哪,怎样做才能挽回损失。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罗斯福总统决策的错误之根本,再由此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不足:教师的语言太多。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发言的机会。
狼和鹿教学反思2《狼和鹿》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通过讲述凯巴伯森林附近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课文层次清楚,寓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的故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与认知活动。教学时,抓住人们捕杀狼前后的现象和动物之间数量的变化进行对比,从比较中探究、感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一、反复阅读,加深语言感悟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读”是教学的主要活动,也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感悟能力的主要途径。在这一教学中,我让学生读书,通过自由读、对比读、对照读、品读等朗读形式,使学生在读中初步感悟文章的主要意思。
2.深入阅读文本。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涌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本课采用的学法是:
A、对比质疑:让学生在自身对狼和鹿的认识和课文中称狼为“功臣”,鹿为“祸首”的对比中,提出疑问。
B、自主学习:围绕问题默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句子谈谈感受。
C、合作探究:在探究中感知课文内容,感受灾难。
D、读中感悟:读一读、想一想、比一比、说一说、议一议多种方法揉合在一起,感悟破坏森林、毁灭鹿群的祸首其实是人,是人违反了大自然应有的规律,破坏了生态平衡。
二、利用媒体,丰富语言表象
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丰富的表象可以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在导入畅谈之后,我按“由图及文,引发思考”的设想,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请同学们看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图片,说一说: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是怎么样的呢?再让学生带着兴趣读第一小节,找出描写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句子赏读,接着问“你喜欢这样的森林吗?说一说你的理由。”然后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认识25年后的凯巴伯森林。由图及文,图文对照,在对比中引发学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追查原由的热情。
当然,这堂课也有许多遗憾,以下就这节课中的不足谈一谈。
首先是朗读,读昔日森林与现在森林的两段话时,学生都没有读出语气来。如果教师在之前加以引导,学生也许会读的好些。
其次,我在课上的提问过多过细,不利于学生对文章的品读,而忽略了文字本身,我的提问初衷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而服务于朗读,自读自悟,但结果并不明显。
此外,由于自己钻研教材不够,所以没有能很好地解决课文的难点。
这一节课留给自己的反思很多,争取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不断的进步。
狼和鹿教学反思3教学目标:
1、认读“狩、宠、厄、悖“4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鹿吗?板书“鹿”。
一提到鹿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词语?(鹿就是我们心中美丽的使者);你们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板书狼。狼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是啊!提起狼,我们脑海中就会出现这些凶恶残暴的词,而在故事、童话、小说中狼更是一种最坏的形象,什么“狼心狗肺”“鬼哭狼嚎”“披着人皮的狼”等,可以说狼在我们心中就是罪恶的化身,应该毫不留情的消灭掉。
2、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一篇与狼有关的课文,板书*和*的故事,齐读课题。本课所写的故事与同学们的认识不一样,同学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二、新授:
同学们按预习提示的要求读课文,了解一下课文主要些了什么内容?
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些了一件什么事?
罗斯福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森林被毁,鹿群大量死亡,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将这个故事的?
2、让我们把心放到文章中,把1——6自然段再来读一读,边读边想哪些段落让喜欢鹿得我们感到痛快?哪些地方让你感到不是滋味?
3、谁来读读令你感到痛快的地方?
4、哪些段落让你心里感到不是滋味?谁来读一读?
心里是什么滋味?
原本葱郁的森林和可爱的鹿奏响了一曲美妙的乐章,可如今却面目全非,怎不令人痛心、遗憾。谁来读一读?
5、闭上眼睛想一想文中所描绘的情景,是幅怎样的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看到那面目全非的森林了吗?看到那一只只苟延残喘的鹿了吗?
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吧!
看录像。
鹿正用哀怨的眼睛看着我们,它们至死也不明白为什么杀死了狼,反倒造成了鹿死林毁的悲剧,同学们,你能告诉他们吗?来默读课文想一想。
……此处隐藏9091个字……p>二、精读比较,探究明理这是引导学生由文明理的关键。教学设计时,我们紧扣三组对比,以此为突破,巧设衔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些对比的内在原由及联系,从而充分领悟文章难点: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1、森林状态的前后对比
我们按“由图及文,引发思考”的设想,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请同学们看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图片,说一说: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是怎么样的呢?再让学生带着兴趣读第一小节,找出描写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句子赏读。”然后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认识25年后的凯巴伯森林。由图及文,图文对照,在对比中引发学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追查原由的热情。
(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而25年后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真实的画面再现,图、文的鲜明对比给了学生强烈的冲击。看得出,同学们的内心深处被触动了。他们的朗读声中流露出了对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喜爱,还有对25年后荒凉的凯巴伯森林的沉痛的惋惜。)
2、寻找森林改变的根源
进行第一组对比后,我牢牢抓住同学们内心的疑惑,问:“同学们,看了这两幅图,读了这两句话,你们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待学生提出疑虑,再请学生自主读文探究答案,明白:原来,人们恨透了狼,大量捕杀狼是森林前后变化的导火线。
(果不其然,第一组对比出示后,同学们提出了这样的疑惑: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然后主动地寻求着森林改变的根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提出问题开始,思维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学习中,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3、鹿群变化的前后对比
这部分教学活动,我们按“数字比较,深入探究”的设想展开。通过对比朗读、引导学生比较一、三小节鹿群数量及生存的状态,想象变化的情景,体会灾难的严重。
4、狼鹿异位的对比
第四小节是文章的难点,这个教学环节我们按“由文悟理,提高认识”的设想主要设计请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联系文中的句子说话,领悟人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罪魁祸首”的原因。进而水到渠成,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这一部分教学时,我们采用了小组合作、互相交流的方法,由于三年级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有限,加以老师在这部分教学内容中分配的时间有些少,所以学生的感悟不够全面,认识不够清楚。)
另外,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们还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个别读、齐读、分角色朗读、赛读等),努力做到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们在动情地朗读中,也始终保持着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他们围绕课文内容,一遍又一遍感受着森林、鹿群的变化,产生了真切的情感体验,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
困惑:如何培养三年级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能力?
狼和鹿教学反思14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护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1.小朋友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唱着<>这首歌到凯巴伯森林中去游玩一翻,好吗?
小朋友,<>将开到凯巴伯森林中去,你们想不想到那儿去一饱眼福,看看美丽的大森林?
2.小朋友,睁开眼吧,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凯巴伯森林,仔细的观察,你们看到了什么?(投影1森林鹿小鸟)(要求用一段完整的话说出来)
小朋友们,我们做游戏时是那样的开心,无忧无虑,可这些鹿为什么一边做着游戏,一边东张西望,还向后看呢?它们怕什么呀?(生答)
在小朋友的心目中,狼是什么形象?狼和鹿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狼是不是见到鹿就吃?它会挑什么样的鹿来吃?能用“但是或可是”把这两段话连起来说一说吗?
看到这样的情景,小朋友们,你们会想些什么呢?如果你是目睹那一劫难的小鹿,你会想些什么?
3.过渡:看来,小朋友们都希望把狼消灭掉,让美丽可爱的小鹿生活下去,凯巴伯森林周围的人们也恨透了狼,于是,猎人们一起背起了枪,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大家看看狼怎么样了~~~~~
狼在死之前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进行说话练习和想像训练)
好,小朋友们说得都不错,现在鹿已经过上了自由的生活,老师想问问小朋友,没有天敌的鹿在森林里生儿育女,于是鹿越来越多,而森林是不会变大的,粮食来自树木,它们会怎么办?森林会变成什么样?不如我们再回去看一下
4.投影3(森林鹿小鸟)你们看到了什么
投影填空()的鹿在林间()
()的小鸟在()
鹿为什么会无精打采的?小朋友,你来猜猜看有哪些原因?(饥饿、生病)
鹿饿了,干吗不去找吃的?这么多的鹿怎么会一下子生病了呢?
5.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吗?(森林狼鹿)
通过这件事,我们能不能把狼消灭掉?为什么?(师小结)
6.小朋友,让我们走出森林,回到课堂,把我们看到的情景编成故事讲给森林外面的人听,让他们也明白这个道理
7.刚才两位小朋友都讲得不错,以下面我们请几个小朋友把刚才的故事表演出来吗?老师这儿有头饰,谁有信心上来试一试,请下面的小朋友配合一下。
8.演得很好,老师把这些头饰奖给你们,下面再请你们说一说,听了故事看了小品,你们明白了什么?
9.今天,我们两次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在被毁的森林里我们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生存都有它的用处,不应该随便消灭它,现在让我们一起天着风车走出森林,回家吧,回家后,请小朋友们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明白这个道理,好吗?
狼和鹿教学反思15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信息充实自己的课堂。这节课虽然结束了,但它令我想到,如果我能及时地把有关资料及生活现象提供给学生,也许课堂上师生的活动会得心应手,课才会变得更加成功!在本课中学生在网上查找到相关的资料很多,在学生相互分享时,我由于对学生课前查找的资料不熟悉,所以在评价时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这也使我想到,我们教师一方面要深入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多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困惑,课堂上才不至于被动。
另一方面要多留心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并引入课堂,让学生去判断,去讨论,懂得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现象值得发扬,哪些现象要批评。语文课要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生活化的语文课,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品德行为与习惯,让学生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又学会了怎样做人,怎样处事,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我想只有对学生补充进这样的资源,语文课才会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教师才不会处于被动,而且能比较灵活地上好每一节课。
文档为doc格式